血液透析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良好的护理对于确保其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血液透析内瘘护理的详细信息。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 保护造瘘血管:术前应避免在术侧肢体进行穿刺、输液、采血等操作,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 术前教育: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鼓励积极配合手术。
- 术侧肢体功能锻炼:术前两周进行术侧肢体功能锻炼,如抓举轻型哑铃或手球,以增强血管弹性。
- 血压和贫血管理:术前监测血压,避免低血压,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
- 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术后24小时内适当抬高内瘘侧肢体,减轻水肿。
-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握拳和腕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 日常生活护理: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避免输液、输血、抽血化验等操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监测内瘘通畅性:每日检查内瘘震颤和杂音,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护理
功能锻炼
- 术后早期锻炼:术侧手指放在支撑物上,模拟弹钢琴的动作,术后1-3天在自然状态下缓慢握拳并默数四秒,随后五指张开再默数四秒,每次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
- 术后中期锻炼:术后4-15天可加大锻炼强度,早中晚各一次。拆线后,使用握力球或止血带进行握拳和松拳锻炼,每日3-4次。
- 日常锻炼:非透析日可进行适度的手臂运动,如握拳、伸展等,促进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护理
- 保持皮肤清洁:透析前用肥皂清洗穿刺部位皮肤,避免在穿刺部位涂抹化妆品。
- 避免压迫和损伤:睡觉时不要压迫内瘘侧手臂,避免佩戴过紧的首饰,不拎重物,不穿袖口过紧的衣服。
- 控制血压和血糖: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保持血压和血糖稳定。
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血栓形成
- 预防措施:术后早期进行握拳和腕关节运动,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保持内瘘侧肢体温暖,避免血液淤滞。
- 处理方法:发现血栓形成后,可采取药物溶栓、手术取栓等方式进行干预。
感染
- 预防措施:保持内瘘侧肢体皮肤清洁干燥,透析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避免在感染部位进行穿刺。
- 处理方法:感染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受感染的血管通路,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血肿和疼痛
- 预防措施:透析后适当按压穿刺点,避免过度用力,保持内瘘侧肢体温暖。
- 处理方法: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外涂喜疗妥药膏,促进血液循环及血肿吸收。
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自我监测
- 日常检查:养成早、中、晚自我检查内瘘的习惯,特别是在服用降压药后、腹泻后和睡醒后。
- 记录异常:记录内瘘震颤、杂音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健康教育
- 了解疾病:了解动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和护理方法,提高自我护理意识。
- 遵循医嘱: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护理,定期复查内瘘功能。
血液透析内瘘的护理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以及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以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内瘘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常见并发症
-
血栓形成:
- 原因:血管内膜损伤、血液流速减慢、高凝状态、低血压等。
- 预防措施:避免过早使用内瘘,规范手术操作,避免内瘘受压,保持适当的血液流速,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
感染:
- 原因:皮肤卫生不良、无菌操作不严格、血肿形成等。
- 预防措施: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血肿,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瘘管狭窄:
- 原因:反复定点穿刺、血管内膜损伤、血肿机化等。
- 预防措施:采用正确的穿刺技术,避免定点穿刺,定期进行内瘘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球囊扩张或手术治疗。
-
出血和血肿:
- 原因:穿刺技术不当、压迫止血不当、抗凝药物使用不当等。
- 预防措施:提高穿刺技术,确保止血效果,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避免内瘘手臂负重或受压。
-
动脉瘤形成:
- 原因:内瘘过早使用、反复定点穿刺、血管壁薄弱等。
- 预防措施:内瘘成熟后使用,避免定点穿刺,穿刺后适当压迫止血,必要时手术治疗。
-
中心静脉狭窄:
- 原因:反复深静脉插管、胸部手术、血流剪切力等。
- 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深静脉插管,定期检查双侧上肢围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狭窄。
预防措施总结
- 自我监测:患者应每天检查内瘘的震颤音和搏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液流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保持良好的皮肤卫生:透析前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 避免过度压迫:日常生活中避免在内瘘手臂上提重物或穿紧身衣物。
-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避免擅自停药或改变剂量。
血液透析内瘘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血液透析内瘘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动静脉内瘘(AVF)手术
-
手术部位和血管选择:
- 常选部位为腕部的桡动脉与头静脉,其他选择包括桡动脉贵要静脉、尺动脉头静脉、尺动脉贵要静脉等。
- 手术部位选择的原则包括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手后惯用手、先远端肢体后近端肢体、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
吻合方式和方法:
- 端侧吻合法:动脉的端侧与静脉的侧面吻合。
- 端端吻合法:动脉与静脉的端端吻合。
- 侧侧吻合法:动脉与静脉的侧面吻合。
- 缝合法:使用无损伤血管缝线进行缝合。
- 钛轮钉法:使用钛轮钉进行血管吻合。
-
手术步骤:
- 手术常在手术室进行,选用合适的动静脉内手术器械和无损伤血管缝线。
- 手术侧上肢皮肤备皮,常规消毒铺巾。
- 根据动脉、静脉位置选择皮肤切口,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并游离血管。
- 冲洗血管腔,吻合血管,开放血流,缝合皮肤。
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VG)手术
-
手术方式:
- 使用人造血管进行动静脉吻合,适用于自体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
-
手术步骤:
- 手术过程与AVF类似,但在吻合时使用人造血管代替自体血管。
穿刺方式
-
绳梯法:
- 在内瘘上轮流穿刺,防止内瘘口动脉瘤形成。
-
扣眼法(定点穿刺):
- 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和同一进针深度,形成耳洞样的瘢痕组织隧道,减少穿刺并发症。
血液透析内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
血液透析内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
心理护理
- 正确认识透析:帮助患者理解透析是一种治疗手段,而非生活的负担,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内瘘的日常护理
- 保持内瘘通畅:每日触摸内瘘处,检查是否有震颤或杂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保护内瘘:避免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抽血、提重物等,保持内瘘侧手臂的清洁和干燥。
-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捏橡皮球、握力球等,促进内瘘成熟。
饮食管理
- 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摄入1.2g/kg的蛋白质,首选蛋、鱼肉等优质蛋白。
- 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根据透析间期体重变化调整水分摄入,每日摄盐量控制在3g-5g。
- 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减少含钾、磷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菠菜、豆制品等。
控制并发症
- 高血压管理:定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 贫血管理: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遵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铁剂。
- 预防感染:保持内瘘周围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
- 定期检查:每月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血管评估: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内瘘的通畅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适当运动: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