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需要先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然后再住院。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相关规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流程是“先备案,选定点,持卡(码)就医”。以下是具体原因和相关解释:
1. 先备案的优势
享受医保待遇: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参保人员可以在就医地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住院费用,无需先垫付全部费用再回参保地报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报销流程的繁琐。
简化就医流程:备案后,参保人员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只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即可按照参保地的医保政策享受相应的待遇,简化了就医流程。
2. 特殊情况
急诊抢救:对于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无需额外提交备案材料,可以直接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并享受医保待遇。
补办备案:如果参保人员因特殊情况未能在住院前办理备案,可以在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3. 办理备案的流程
线上备案: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线上途径,登记本人信息、签署个人承诺书,提交备案申请。
线下备案:也可以前往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窗口进行备案,提交相关材料,如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工作证明等。
4. 选定点医疗机构
选择定点医院:备案成功后,参保人员需要选择就医地的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医。这些定点医疗机构已经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可以在就医时直接结算费用。
查询定点医院: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查询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信息。
5. 持卡(码)就医
使用医保凭证:在就医时,参保人员需携带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以便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身份识别和费用结算。
费用结算: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将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的原则进行结算。
6. 注意事项
备案材料准备:办理备案时,需根据备案类型准备相应的材料,如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工作证明、居住证等。
备案时间选择:如果已经入院,选择备案开始时间时应提前到入院日期之前。备案成功后,建议按异地医保人员身份重新办理入院登记,确保出院时能够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备案有效期: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