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穿刺病理报告中的“非典型细胞意义不明确”(Atypia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US)通常指在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了一些细胞形态存在轻微异常,但这些异常并不足以明确诊断为良性或恶性。这种情况在甲状腺穿刺检查中较为常见,属于Bethesda报告系统中的Ⅲ级。
可能原因
细胞形态异常:细胞的形态、大小、核的形态等存在一些不典型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
样本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有时由于穿刺技术、标本采集量不足或细胞分布不均等原因,导致病理医生难以做出明确的诊断。
交界性病变:某些病变处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灰色地带,难以明确归类。
恶性风险
根据Bethesda报告系统,Ⅲ级的恶性风险约为5%~15%。这意味着虽然大多数此类结节最终被证实为良性,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恶性可能。
后续处理
重复穿刺:通常建议在3个月后进行超声引导下的重复细针穿刺,以获取更明确的病理结果。
分子检测: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如BRAF基因突变检测等,以进一步评估恶性风险。
短期随访:如果重复穿刺结果仍不明确,可以进行短期的影像学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手术切除: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患者或医生对结节的性质存在较大疑虑,或者结节有增大趋势,可能会考虑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并通过术后的大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建议
咨询专业医生:建议您与专业的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医生进行详细咨询,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心态:虽然“非典型细胞意义不明确”提示存在一定风险,但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结果为良性。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建议,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