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碎石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存在多种原因不建议轻易进行碎石。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包括体外碎石的风险、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替代治疗方法。
体外碎石的风险
划伤尿道
体外碎石后,患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排石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尿道划伤,引起疼痛和其他不适。尿道划伤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感染的风险。
排不干净,复发率高
体外碎石将结石粉碎后,需要患者自行排出这些小碎粒。然而,残留的小碎粒可能无法完全排出,导致结石迅速复发,复发率一般在5%~10%,感染性结石的复发率更是高达78%。
高复发率意味着患者需要反复进行碎石治疗,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肾脏损伤。
损伤肾脏
单次体外碎石可能无法完全打碎结石,多次碎石会对肾脏造成损伤。长期来看,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肾脏瘢痕化、萎缩。肾脏损伤不仅影响肾功能,还可能引发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肾功能衰竭。
碎石后的并发症
肾脏出血和水肿
体外碎石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肾脏出血和水肿,出现轻微的肉眼血尿或肾周血肿。这些并发症需要额外的医疗干预,增加了治疗复杂性和风险。
尿路感染
碎石过程中,细菌可能进入尿路,导致尿路感染。对于已有感染的患者,碎石可能使炎症进一步加重。尿路感染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全身感染,如败血症。
其他治疗选择
非侵入性治疗方法
对于小型结石或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尿路通畅保持、饮食调整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风险低,而且恢复快,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
微创手术
近年来,微创手术如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已成为治疗尿路结石的重要替代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低的复发率。
微创手术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比体外碎石更痛苦,但从长期来看,其疗效和安全性更高。
尽管碎石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由于其潜在的风险和高复发率,不建议轻易进行碎石。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和微创手术。对于高风险患者,保守治疗和定期监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碎石对身体的伤害有哪些具体表现
碎石对身体的伤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尿道损伤:
- 碎石后,结石碎片在排出过程中可能划伤尿道,导致疼痛、出血等症状。
-
结石复发:
- 碎石后,残留的小碎粒可能无法完全排出,形成新的结石,导致结石迅速复发。感染性结石的复发率更高,可达78%。
-
肾脏损伤:
- 单次碎石不一定能完全打碎结石,多次碎石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肾脏瘢痕化、萎缩,甚至影响肾功能。
-
出血:
- 碎石过程中可能损伤泌尿系统黏膜或血管壁,导致血尿,严重时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
-
感染:
- 碎石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增加细菌进入泌尿系统的风险,引发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脓毒症。
-
尿路梗阻:
- 结石碎片可能堵塞尿道或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引发尿路梗阻、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
-
疼痛:
- 碎石时的冲击波以及结石移动可能导致腰部或腹部疼痛,术后结石碎片排出过程中也可能引起疼痛。
-
其他损伤:
- 碎石过程中可能对周围脏器如胰腺、结肠等造成潜在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
碎石后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碎石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自身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就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判断标准和建议:
碎石后常见症状及处理
- 疼痛: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剧烈疼痛且持续不减需就医。
- 血尿:轻度血尿正常,持续或严重血尿需就医。
- 发热:体温超过38°C,可能感染,需及时就医。
- 排石情况:观察尿液中是否有结石碎片排出,无排出或排出困难需复查。
- 其他症状: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持续或加重需就医。
碎石后并发症及就医指南
- 并发症:血尿、疼痛、发热、感染、结石残留等。
- 就医指南: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碎石后注意事项
- 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3000毫升,促进结石排出。
- 饮食:避免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活动:适当休息与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 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了解结石排出情况和肾功能状态。
碎石后如何护理身体
碎石后,为了促进身体恢复并预防并发症,您可以按照以下建议进行护理:
休息与活动
- 适当休息:碎石后应卧床休息1-3天,尤其是术后24小时内。之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 适量运动: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有助于结石碎片的排出。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或引发其他不适。
饮水与补液
- 增加饮水量:术后应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促进结石碎片的排出。保持尿液的稀释状态还可以减少晶体在尿路中的沉积,预防新结石的形成。
饮食调整
- 避免高草酸、高嘌呤、高钙食物:如菠菜、动物内脏、牛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排石体位
- 不同部位的结石可采用不同的体位以协助排石。例如,肾下盏结石宜采用头低脚高体位排石,效果会更好。
疼痛管理
- 疼痛处理:碎石后由于结石碎片在排出过程中刺激输尿管,可能会引起肾绞痛。如果疼痛较轻,可通过休息、热敷等方法缓解;如果疼痛剧烈,应及时配合医生服用止痛药物或就医。
观察尿液
- 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碎石后短期内尿液可能呈淡红色,这是由于碎石过程中对尿路黏膜造成的轻微损伤所致,一般1-3天内可自行消失。如果尿液颜色持续加深、出现大量血尿或伴有血块,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 按时复查:碎石后,结石排出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5-7天后来院复查。对于较大、较硬、多发结石需要根据病情再次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