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病人透析后身体抽搐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及处理方法:
常见原因
低血压:透析过程中短时间快速脱水,导致血压下降,四肢血管代偿性收缩,肌肉组织缺血,从而引发抽搐。
低血钙:透析后由于pH值的改变,使血液中游离钙减少,低血钙性抽搐就有可能发生。
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过程中,外周血的毒素下降特别快,但脑中的毒素下降比较慢,导致二者不平衡,引起脑水肿,患者就会出现抽搐的症状。
左卡尼汀缺乏:血透患者因合成肉碱能力降低、摄入量减少以及透析清除,肉碱浓度普遍较低,破坏了细胞膜的稳定性,造成能量供给不足,也可致肌肉痉挛。
使用低钠透析液透析:使用钠浓度较低的透析液透析,患者血中的钠大量流失,血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内的水流向血管外,血容量减少,肌肉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引发肌肉痉挛。
处理方法
补充钙剂:如果抽搐是由低血钙引起的,可以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平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晒太阳。
调整透析方案:医生应量身定制更加合理的透析方案,减少上述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肌肉痉挛的发作频率。
补充高渗盐水或葡萄糖:对于低血压引发的痉挛,可以通过静脉推注高渗盐水或50%浓度葡萄糖来缓解。
补充左卡尼汀:补充左卡尼汀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肉碱水平,降低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等并发症。
调整透析液钠浓度:如果使用低钠透析液导致抽搐,可以适当提高透析液中的钠浓度。
建议
及时就医:患者应尽快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抽搐的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定期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
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患者在透析间期应控制体重增长,避免体重增长过多导致脱水过快和血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