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一教授是中国历史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姓氏研究。以下是对她的详细介绍。
教育背景
学业历程
-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张淑一于1989-1993年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她在1993-1996年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古籍与古代历史。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张淑一于1996-199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学位论文
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周代姓氏制度研究》,该论文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职业生涯
工作经历
-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自1999年7月起,张淑一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自2009年11月至今担任教授,并担任副院长。
- 访问学者:她曾在2011年9月-2012年8月期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麦克斯维尔学院历史系。
学术职务
- 中国先秦史学会:张淑一是该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
- 广东省省情专家库专家:她还担任广东省省情专家库专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咨询。
研究领域与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
- 先秦姓氏制度:张淑一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史,特别是先秦文化史与社会史,尤其是先秦姓氏制度。
- 出土文献与上古史:她还研究领域包括先秦秦汉传世与出土文献。
主要著作和论文
- 专著:《先秦姓氏制度考索》是她的代表作,该书于2008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 论文:她在《史学集刊》、《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科研项目
她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包括《战国楚简姓氏人名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和《中国古代姓氏制度研究》等。
社会影响
学术贡献
张淑一教授在先秦姓氏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她的研究成果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社会服务
虽然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历史,但张淑一教授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担任广东省省情专家库专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咨询。
张淑一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她在先秦姓氏制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她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生涯展示了她在学术界的卓越贡献和广泛影响力。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术界的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张淑一教授在哪个大学任教?
张淑一教授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淑一教授的学术背景
- 教育经历:张淑一教授于1989年至1993年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1993年至1996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自1999年7月起,张淑一教授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过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张淑一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成就
- 研究方向:张淑一教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先秦秦汉传世与出土文献研究,尤其关注先秦姓氏制度、先秦文化史与社会史等领域。
- 学术成就:张淑一教授出版了《先秦姓氏制度考索》等专著,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张淑一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张淑一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先秦秦汉传世与出土文献、中国古代文化史。她在这几个领域都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具体研究方向
- 先秦秦汉史:张淑一教授深入研究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她的研究不仅关注历史事件本身,还注重从社会史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
- 先秦秦汉传世与出土文献:张教授对先秦秦汉时期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文献的整理、校勘和解读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她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中国古代文化史:张淑一教授还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姓氏制度、婚姻制度等方面有深入的探讨。她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结构。
学术成果
张淑一教授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论著。她的代表作《先秦姓氏制度考索》对先秦时期的姓氏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此外,她还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淑一教授有哪些著名的学术论文?
张淑一教授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尤其在先秦秦汉史、先秦秦汉传世与出土文献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以下是她的一些代表性学术论文:
-
**《从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看先秦母子关系》** - 该论文发表于《河北学刊》2021年第4期,探讨了先秦时期母子关系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郑武公夫人武姜与郑庄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夫死从子”这一传统观念在实践中的复杂性。
-
**《周代妇女与娘家关系探论》** - 发表于《中国史研究》2022年第2期,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周代妇女与娘家之间的互动及其社会意义,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对妇女地位的刻板印象。
-
**《楚竹书吴命与周人“大姬”饰辞》** - 该论文发表于《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通过对楚竹书《吴命》的研究,探讨了周代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
-
**《社会史视域下春秋价值新探——以婚姻家庭领域为中心的考察》** - 发表于《学术研究》2022年第4期,这篇文章从社会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春秋》的价值,特别是其在婚姻家庭领域的记载,揭示了《春秋》作为社会史文献的重要性。
-
**《出土文献研究中的“默证”问题》** - 该论文发表于《人文杂志》2022年第4期,讨论了在出土文献研究中使用“默证”方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强调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