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的历史全称与其名称由来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的解答:
1. 青海省的历史全称
青海省的历史全称是“青海省”,这一名称在1928年正式确立。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设立青海省,将原属甘肃省西宁道的一部分区域(包括西宁、大通、碾伯等7县及日月山以西的广大牧区)划归青海省管辖,并将省会设在西宁。
2. 名称由来的历史背景
青海省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的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在历史上,青海湖曾被称作“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等,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这些名称均与湖泊的青色特性相关,意为“青色的湖”。
3. 历史沿革与名称的演变
青海省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文化融合:
- 先秦时期:青海地区属“西戎氐羌地”,是羌族和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 汉代:青海被称为“西海”,为羌族分支先零羌的活动区域。
- 清朝时期:青海地区以黄河为界,分为“青海蒙古”和“玉树等四十族土司”,为青海名称的雏形。
- 民国时期:1928年,青海省正式建省,名称沿用至今。
4. 名称的文化意义
青海湖作为青海省的核心地理标志,不仅赋予了该省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名称体现了中华文明与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成为青海省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总结
青海省的历史全称是“青海省”,其名称来源于境内的青海湖,并在1928年建省时正式确立。这一名称的由来不仅反映了青海湖的地理特征,还体现了青海地区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