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元年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在周灭掉商之后,蓟国成为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燕国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公元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把幽、云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至清朝,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京设立了燕郡。唐朝,北京叫做范阳。安史之乱后,史思明在北京地区称帝定国号为大燕。当时北京叫做燕京。唐亡后,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8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把幽、云等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朱元璋打败了元军把北京的名字改成了北平,寓意是平定北方,这也是北京第一次用北平来命名。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兵进关后定都北京。明清两代北京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长达500年之久。
1928年6月20日南京政府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因此, 北京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正式定名为北京 ,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