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提供的免费疫苗。了解这些疫苗的种类和接种程序对于保护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现行免疫规划疫苗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数据,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aP)及其白破疫苗(DT)、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C)。
这些疫苗涵盖了多种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甲型肝炎等。
2024年新增疫苗
2024年,国家免疫规划新增了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的免疫程序调整,将接种程序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这一调整旨在提高免疫效果和接种率,特别是在百日咳等传染病的防控上。
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
接种年龄和时间
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年龄和时间有明确的推荐,例如乙肝疫苗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在小于3月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在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百白破疫苗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
这些接种时间表确保了儿童在关键时期获得免疫保护,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接种原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但需在不同部位进行,严禁将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同时接种可以提高接种效率,减少儿童因多次接种而带来的不便和家长的时间成本。
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性
疾病防控效果
自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中国成功控制了多种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和白喉等,显著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免疫规划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也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济效益
免疫规划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1978-2007年间,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减少脊灰、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疾病的发病3亿多人,减少死亡400万人。
免疫规划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还减少了因疾病导致的长期健康问题和经济负担。
中国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了多种传染病,并通过科学的接种程序确保儿童在关键时期获得免疫保护。尽管存在一些疫苗短缺的问题,但通过政府的积极调整和公众的配合,免疫规划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更多新疫苗的研发和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将进一步增强,为国民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时间表是怎样的
以下是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时间表:
疫苗名称 | 接种年(月)龄 |
---|---|
乙肝疫苗 (HepB) | 出生时, 1月龄, 6月龄 |
卡介苗 (BCG) | 出生时 |
脊灰灭活疫苗 (IPV) |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
脊灰减毒活疫苗 (bOPV) | 4周岁 |
百白破疫苗 (DTaP) |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18月龄 |
白破疫苗 (DT) | 6周岁 |
麻风疫苗 (MR) | 8月龄 |
麻腮风疫苗 (MMR) | 18月龄 |
乙脑减毒活疫苗或乙脑灭活疫苗 (JE-L/JE-I) | 8月龄, 2周岁 |
A群流脑多糖疫苗 (MPSV-A) | 6月龄, 9月龄 |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MPSV-AC) | 3周岁, 6周岁 |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 (HepA-L/HepA-I) | 18月龄, 2周岁 |
注:上表来源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各疫苗具体接种时间说明
-
乙肝疫苗:
-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剂和第3剂。
-
卡介苗:
- 出生时接种,3月龄内完成。
-
脊髓灰质炎疫苗:
- 2、3、4月龄接种脊灰灭活疫苗(IPV),4周岁接种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加强针。
-
百白破疫苗:
- 2、3、4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加强1剂。
-
白破疫苗:
- 6周岁接种1剂。
-
麻风疫苗:
- 8月龄接种1剂。
-
麻腮风疫苗:
- 18月龄接种1剂。
-
乙脑疫苗:
- 8月龄接种第1剂,2周岁接种第2剂(根据选择的不同疫苗类型,接种次数有所不同)。
-
A群流脑疫苗:
- 6-18月龄接种2剂,间隔3个月。
-
A群C群流脑疫苗:
- 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
甲肝疫苗:
- 18月龄接种第1剂,2周岁接种第2剂(根据选择的不同疫苗类型,接种次数有所不同)。
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的区别是什么
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费用承担
- 自费疫苗:需要个人或家庭自行承担疫苗费用及接种服务费用,价格因疫苗种类而异。
- 免费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接种时不收取任何费用。
2. 疫苗种类
- 自费疫苗:种类较多,涵盖一些非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如HPV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 免费疫苗:主要是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针对一些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疾病,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3. 接种意愿
- 自费疫苗:遵循自愿原则,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是否接种。
- 免费疫苗:是国家要求必须接种的,适龄儿童应按照免疫程序按时接种,以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4. 疫苗接种的便利性
- 自费疫苗:通常在各大医院和诊所均可接种,接种时间灵活。
- 免费疫苗:接种地点相对固定,需遵循国家免疫规划,可能会面临时间上的限制。
5. 疫苗的效果与保障
- 自费疫苗:大多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预防特定疾病。
- 免费疫苗:虽然也经过认证,但由于种类有限,可能无法覆盖所有需求。
6. 预防疾病危害性的风险
- 免费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对身体的危害较大,接种的必要性比较高。
- 自费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对身体危害较小,但传染后仍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接种后可预防和减弱发病的严重程度。
哪些疫苗是终身免疫的
以下疫苗通常被认为可以提供长期免疫保护,甚至终身免疫:
-
麻疹疫苗:几乎所有接种者的单剂量疫苗提供终身保护。初次免疫反应在接触野生病毒或重新接种后得到加强,抗体滴度没有显著下降。
-
风疹疫苗:风疹疫苗也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预计是终身的。尽管抗风疹IgG抗体的截止水平≥10 IU/mL通常对风疹病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保护时间尚无定论。
-
黄热病疫苗:活减毒黄热病疫苗具有出色的长期有效性,中和抗体的滴度是保护的相关性。大多数临床试验中,使用1/10的滴度的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50)用于相关保护,认为疫苗提供终身保护的假设是正确的。
-
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一种T细胞依赖的亚单位疫苗,一旦发生血清转化,即使抗体滴度下降到保护水平10mIU/mL以下,疫苗也可以提供长期保护。
-
甲肝灭活疫苗:通过单剂量或双剂量疫苗接种计划,至少可以维持30年的高水平血清保护,甚至在记忆B和T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可检测的抗体,对临床疾病的保护也可能持续。
-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IPV诱导的抗体可以保护免受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侵害,可能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
-
卡介苗(BCG):尽管效力因临床实体和人口统计学而有很大差异,但研究表明BCG疫苗在第二剂后的八年有84.1%的效力,部分研究认为其保护效果可持续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