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支架内漏的发生率较高,根据现有研究和文献数据,内漏的发生率通常在 9.7%至44% 之间。以下是关于主动脉夹层支架内漏的详细说明:
1. 发生率范围
- 国内数据显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内漏的发生率为 9.7%,其中以Ⅰ型内漏最为常见。
- 其他研究则指出,TEVAR术后内漏的发生率范围为 10%-44%,具体数值因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等因素而异。
2. 内漏的分类
内漏根据原因和部位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Ⅰ型内漏:血液从支架近端或远端与动脉壁之间的缝隙流入瘤腔。这是最常见且最危险的内漏类型,通常需要积极处理。
- Ⅱ型内漏:血流通过侧支血管(如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逆流进入瘤腔,通常流量较低。
- Ⅲ型内漏:由于支架组件间连接不良或错位导致的内漏。
- Ⅳ型内漏:血流通过支架的孔隙进入瘤腔。
3. 内漏的危害
内漏是TEVAR术后最常见且影响远期疗效的并发症。其主要危害包括:
- 动脉瘤破裂风险增加:Ⅰ型内漏尤其危险,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
- 假腔持续扩张:内漏可能导致假腔内压力持续升高,进一步增加破裂风险。
- 影响假腔血栓化:内漏可能阻碍假腔的血栓化过程,降低手术效果。
4. 预防与治疗策略
- 预防措施:
- 精确测量动脉瘤颈长度和角度,选择合适的支架。
- 优化手术操作,确保支架与血管壁的紧密贴合。
- 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超声)监测内漏情况。
- 治疗方法:
- Ⅰ型内漏:通过球囊扩张、Cuff支架加固等方式修复近端或远端锚定区。
- Ⅱ型内漏:可尝试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塞等介入治疗。
- 复杂内漏: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栓塞材料或多次干预。
5. 总结
主动脉夹层支架内漏的发生率较高,但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优化的手术操作及规范的术后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并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已发生的内漏,应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和远期风险。
如果您有进一步的疑问或需要了解具体的治疗方案,建议咨询专业的心血管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