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室的建设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设标准:
- 分区布局 :
- 血液透析室应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清洁区应包括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应包括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污染区应包括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进入潜在感染风险区域和/或污染区域的被污染物品,未经消毒不得返回清洁区域。
- 人员配置 :
-
每个血液透析班次至少应有2名执业医师在岗,每位医师管理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班次不超过30例。此外,还应根据血液透析机和患者数量以及透析室布局等,合理配备护士数量。
-
血液透析室应当满足透析患者,配备足够数量、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不少于6个月的透析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
- 设备配置 :
-
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装置、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配备相应的设备。
-
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
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 环境要求 :
-
透析室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透析治疗区由若干透析单元组成,每个透析单元由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床(椅)间距不小于0.8米。
-
透析区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对类3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备有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 消毒与隔离 :
-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
每次透析结束后应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包括床头柜、透析机、透析床。床单、枕套、被套等用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配置比例应达到1:4。
- 管理要求 :
- 血液透析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清洁区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类环境的要求;清洁区应当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器进行清洗和消毒。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透析室在硬件设施、人员配置、环境控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舒适的透析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