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领导之一,负责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和教学工作。以下是关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的详细信息,包括现任和历任副校长的介绍。
当前副校长
管海兵
管海兵,男,汉族,1971年5月生,工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网络信息中心书记/主任、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等职。管海兵主要从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管海兵在高性能计算和并行计算领域有深厚的研究背景,他的学术成就和管理经验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卫东
刘卫东,男,汉族,1981年10月生,理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规划发展处处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等职。刘卫东主要从事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的研究,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
刘卫东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专业背景和管理经验,使他在学校的科研和行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小勤
曾小勤,男,汉族,1974年4月生,工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等职。曾小勤主要从事先进镁合金设计与加工研究,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曾小勤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卓越研究,为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赵昕
赵昕,男,汉族,1979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赵昕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科技发展战略、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赵昕在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丰富经验,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
历任副校长
王伟明
王伟明,男,汉族,1978年5月生,工学博士,研究员。他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学指委副秘书长、地方合作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等职。王伟明主要从事机器视觉与人机协作研究,曾获多项省部级奖励。
王伟明在机器视觉和人机协作领域的突出贡献,为学校在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团队由多位资深学者和管理者组成,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无论是科研、教学还是管理,这些副校长都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
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896年,以下是其主要发展阶段的简要概述:
创办初期(1896年-1949年)
- 1896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南洋公学以“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为宗旨,旨在培养工程和管理人才。
- 1911年:南洋公学更名为南洋大学堂。
- 1921年:南洋大学堂改称交通大学,隶属国民政府,成为涵盖工、理、管的多学科大学。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大学更名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
西迁与分设(1956年-1959年)
- 1956年:为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成立西安交通大学,上海部分保留少量院系。
- 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正式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成为独立的高等学府。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
- 1978年:上海交通大学率先组织教授代表团访美,开启国际交流合作。
- 1984年:***同志亲切接见上海交通大学师生代表,肯定学校的改革举措。
- 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上海交通大学,拓展了农业学科。
-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医学院,强化了医学领域的发展。
- 2014年:国家批准《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推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
- 2016年: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
- 2019年:“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领域的优势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在工程领域拥有多个优势专业,以下是一些重点专业及其相关信息:
机械工程
- 全国排名:第2名
- 学科评估:A++
- 简介:机械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涵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多个方向,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全国排名:第1名
- 学科评估:A++
- 简介: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与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定向培养计划,毕业生就业率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全国排名:全国前三
- 学科评估:A+
- 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等。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全国排名:全国前三
- 学科评估:A+
- 简介: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涵盖通信工程、信号处理、信息网络等多个领域,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全国排名:全国前三
- 学科评估:A+
- 简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方向包括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系统工程等,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研究平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全国排名:全国前三
- 学科评估:A+
- 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全国排名:第2名
- 学科评估:A++
- 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加工等多个方向,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实力强大。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全国排名:全国前十
- 简介: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方向包括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辐射防护等,为国家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工智能
- 全国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五
- 简介:人工智能专业是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新兴学科,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系统等多个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
- 全国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五
- 简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拥有丰富的项目和活动,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项目和活动:
全球挑战计划
- 项目简介:全球挑战计划自2018年启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和责任意识,鼓励他们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乡村振兴、公共健康等。
- 项目成果:截至2024年,该项目已派出47支团队,1000余人次,涉及全球5大洲、23个国家和地区。
护理学联合培养项目
- 项目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合作,推出“护理学(4+1本硕项目)”,学生在完成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学习后,赴伦敦国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 项目模式:4年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学,1年硕士在伦敦国王学院,毕业后可获得两校的学位。
国际合作学习项目(COIL)
- 项目简介:COIL项目旨在通过在线国际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国际交往经验,促进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 项目要求:课程教师需联动海外高校的同期课程,设计双方学生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或项目。
全球深度学习项目
- 项目简介:上海交通大学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举办全球深度学习项目,聚焦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等前沿主题。
- 项目成果:自2019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成为两校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促进了中澳师生的交流。
UBC IMBA合办硕士项目
- 项目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合作,提供为期20个月的在职全英文MBA课程。
- 项目优势:学生可获得UBC IMBA学位证书及中国教育部留服中心学历学位认证证书,课程由UBC Sauder世界级教授亲授。
海外交换生项目
- 项目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每年接待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国际交换生,帮助他们融入校园生活并体验中国文化。
- 项目活动:学院组织迎新会、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促进国际学生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