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的大学排名情况是许多关注高等教育的人士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关于南京大学在全国和全球排名中的详细信息和分析。
南京大学在全国的排名情况
全国综合排名
根据2024年最新排名,南京大学在全国综合排名中位列第6位。这一排名显示出南京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其在学术实力和研究水平方面的领先地位。
江苏省内排名
在江苏省内,南京大学排名第一,领先于东南大学等其他知名高校。在省内排名第一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南京大学在地方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显示了其在江苏省内的绝对竞争力。
南京大学在国际排名中的表现
QS世界大学排名
南京大学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5位。尽管在国际排名中有所波动,但南京大学在全球大学中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地位,显示出其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
其他国际大学排名
在2024年THE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第95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第123位。
这些排名进一步证明了南京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尽管在某些排名中有所波动,但总体表现依然强劲。
南京大学的优势学科和排名趋势
优势学科
南京大学拥有多个优势学科,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学科在QS排名中表现突出。这些优势学科的存在不仅提升了南京大学的整体排名,也反映了其在特定领域的卓越学术实力和研究能力。
排名趋势
近三年来,南京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略有下降,从2022年的131位下降到2024年的145位。尽管排名有所下降,但南京大学在国际和国内多个排名系统中仍然表现优异,显示出其在学术和研究领域的持续影响力。
南京大学在全国综合排名中位列第6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一。在国际排名中,南京大学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5位,显示出其在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度。南京大学拥有多个优势学科,尽管国际排名有所波动,但总体表现依然强劲。这些排名信息反映了南京大学在学术实力和研究水平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在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南京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具体排名是多少?
南京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5位。
南京大学排名情况
- 2025年排名:南京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5位,相较于2024年的第141位略有下降。
- 历史排名变化:南京大学在过去几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表现稳定,2023年排名第141位,2024年保持第141位,2025年略有下降至第145位。
排名指标
南京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具体排名是基于以下六个指标的综合评估:
- 学术声誉(占比30%):衡量全球学者对大学的看法。
- 雇主声誉(占比15%):反映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
- 师生比(占比10%):评估教学资源的分配情况。
- 教师引用率(占比20%):考查教师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 国际教师比例(占比5%):反映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 国际学生比例(占比5%):显示学校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
南京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孕育了众多杰出校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以下是一些南京大学的知名校友:
政界
- 沙祖康:联合国副秘书长。
- 谢启美:联合国副秘书长。
- 毕季龙:联合国副秘书长。
- 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
- ***:文化部部长。
- 蒋树声:南京大学校长。
- 丁光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
- 彭佩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李四光:著名地质学家。
- 严济慈:物理学家。
- 茅以升:桥梁工程专家。
- 彭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童第周:生物学家。
- 郑天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 黄树贤:民政部部长。
- ***:国务委员。
- 赵沁平:教育部副部长。
- ***:北京市委书记。
- 郭影秋:云南省委书记。
- 彭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夏征农: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 ***:商务部部长。
- 陈焕友:江苏省委书记。
- 毛如柏: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 孙颔:江苏省政协主席。
-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学术界
- 谈哲敏: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郑海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成像信息技术专家。
- 顾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技术专家。
- 马余强: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家。
- 杨经绥: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大地构造学家。
- 任洪强:南京大学教授,环境科学家。
-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
- 曲钦岳:南京大学教授,天文学家。
- 冯端: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家。
- 程镕时:南京大学教授,化学家。
- 王广厚: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家。
- 邢定钰: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家。
- 龚昌德: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家。
- 杨经绥: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大地构造学家。
- 谈哲敏: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 马余强:南京大学教授,物理学家。
商业界
- 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 侯梦莎: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演员。
文艺界
- 华春莹: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有哪些优势学科?
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学府,拥有多个优势学科,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优势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6个)
- 哲学
- 理论经济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物理学
- 化学
- 天文学
- 大气科学
- 地质学
- 生物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矿业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
-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
- 中国语言文学
- 数学
- 物理学
- 化学
- 天文学
- 地质学
- 生物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世界史
- 政治经济学
- 企业管理
- 英语语言文学
- 社会学
- 情报学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环境科学
- 气象学
- 自然地理学
- 外科学(普外)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
- 世界经济
- 经济法学
- 中国近现代史
-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环境工程
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21个)
- A+学科
- 天文学
- 地质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A学科
- 哲学
- 社会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史
- 物理学
- 生物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软件工程
- 工商管理
- A-学科
- 理论经济学
- 法学
- 数学
- 化学
- 地理学
- 生态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其他优势学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悠久,是国内最早成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人工智能方面实力突出。
- 物理学:传统优势学科,入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高校前六名。
- 化学类专业:国内最早成立的化学专业之一,入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实力强大。
- 天文学:国内顶尖专业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