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改制后,现有编制人员的处理方式主要 取决于改制的具体政策和方案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处理方式:
- 转为公务员或参公身份 :
- 如果医院转为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原来行使行政职能的在编人员将通过过渡考试整体转为公务员或参公身份。
- 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或保留现单位 :
- 其余人员将被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或保留到现单位(已剥离行政职能),继续从事公益服务职能,并继续保持事业编制。
- 取消编制转为企业人员 :
- 取消编制,所有人员转为合同工,医院按照企业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医院作为公益服务机构仍将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 全员合同聘任制管理 :
- 在部分地区试点取消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管理,原在编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备案制管理,工资待遇保持稳定。
-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
- 按照惯例,涉及到机构改革导致人员身份变化的,一般都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以前有编制的人员仍然有编制,而新招录人员是没有编制的,但待遇基本相同。
- 动态核增编制 :
-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各相关部门应联合制定合理的编制标准,并通过动态核增的方式合理调整编制,以适应常住人口分布和医院功能定位等因素。
建议
-
了解具体政策 :医院改制后,现有编制人员应首先了解当地政府和医院的具体改制政策,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待遇。
-
保持沟通 :在改制过程中,保持与医院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和政策动态。
-
考虑职业发展 :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都应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通过以上方式,医院改制后现有编制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身份转变带来的挑战,确保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