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以下将详细介绍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配方及其临床应用。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常用穴位
木火穴
木火穴位于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主要用于点刺挤血或皮下针向小指方向横刺,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温阳特效穴。木火穴通过强心活血祛风温阳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的症状,尤其适用于早期治疗。
灵骨穴和大白穴
灵骨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大白穴在手背第二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二者常配合使用,对偏瘫有显著疗效。这两个穴位通过理气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能够增强气血流通,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足三重穴
足三重穴包括一重穴、二重穴和三重穴,分别位于外踝尖直上不同距离处,对下肢功能恢复有帮助。通过活血化瘀、破气行血的作用,足三重穴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偏瘫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肾关穴
肾关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中下1.5寸,有补肾强骨的作用。肾关穴通过补肾强骨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体质,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
内通关、山、天穴组
内通关、山、天穴分别位于大腿正中线偏内侧五分之股骨上,主治心脏病变、半身不遂、四肢无力等。这些穴位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和肢体功能,适用于中风偏瘫的治疗。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针刺手法
动气针法
动气针法是指在针刺过程中,配合患者患侧肢体的活动,如扭转或抬动,以增强疗效。动气针法通过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针刺效果,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倒马针法
倒马针法是指在穴位周围取多个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强化治疗效果的目的。倒马针法通过多穴位针刺,能够全面提升治疗效果,适用于中风偏瘫的长期治疗。
牵引针法
牵引针法是通过牵引手法,增强穴位对气血的调节作用,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牵引针法通过物理牵引,能够直接作用于经络,改善气血流通,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患者因急性脑梗死导致右侧肢体偏瘫,经过董氏针灸治疗后,右侧下肢可以抬离床面活动,肌力三级以上,右手可以在床面拖动,但是不能抬离床面,肌力一级。
该案例显示了董氏针灸在急性期治疗中的显著效果,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案例二
患者因脑梗中风六年半,遗留左侧肢体功能障碍,经过董氏针灸治疗后,左手肌肉力量较前一日确有较大增强,继续巩固治疗7天后,患者自述一切正常,手足肌力基本正常。
该案例显示了董氏针灸在长期治疗中的持续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配方主要包括木火、灵骨、大白、足三重、肾关、内通关山天等穴位,通过动气针法、倒马针法和牵引针法等针刺手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案例表明,董氏针灸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原则是什么?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健侧取穴:董氏针灸通常选择健侧(即未受影响的一侧)的穴位进行治疗。例如,治疗左侧偏瘫时,常取右侧的穴位。这种取穴方式旨在通过刺激健侧穴位来促进患侧的功能恢复。
-
上下左右交叉取穴:具体操作中,常采用上下左右交叉取穴的方法。例如,左下肢瘫痪时,在右上肢取穴;左上肢瘫痪时,在右下肢取穴。这种交叉取穴的方式体现了董氏奇穴的独特性,有助于整体调节身体的气血平衡。
-
常用穴位组合:董氏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包括木火穴、灵骨大白穴、正会、后会、前会、足三重、肾关等。这些穴位组合能够有效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神经功能。
-
结合刺血疗法:董氏针灸常配合刺血疗法,尤其是在急性期,通过点刺放血来清除瘀血,促进气血畅通。例如,舌下瘀络(金津玉液)和患侧上肢的尺泽穴是常用的刺血部位。
-
动气疗法:在针刺过程中,常配合动气疗法,即让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如扭转或抬动,以增强疗效。这种疗法有助于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针刺手法有哪些?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针刺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动气针法:在针刺过程中,配合动气疗法,即让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如扭转或抬动,以增强疗效。
-
倒马针法:采用倒马针法,即在同一条经络上选取两个或多个穴位同时针刺,以增强经络的疏通效果。例如,健侧前会透州仑(顶颞前斜线),后会透州昆(顶颞后斜线)。
-
牵引针法:通过牵引针法,结合患侧和健侧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
三棱针点刺放血: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三棱针点刺放血,如舌下瘀络(金津玉液)、患侧上肢尺泽穴等,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
-
艾灸:配合艾灸疗法,温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以温阳固脱、补气温阳。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病例分享
董氏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病例分享如下:
病例一
- 患者信息:女,65岁,因失语、右侧肢体乏力一天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 治疗过程:采用董氏奇穴针灸治疗,包括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刺健侧木火穴、正会、前会透州仑、后会透州昆、灵骨大白、足三重等穴位,并配合动气疗法和艾灸。
- 治疗效果: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右下肢可以抬离床面活动,肌力三级以上,右手可以在床面拖动,生活能自理。
病例二
- 患者信息:男,62岁,患脑梗中风六年半,遗留左侧肢体功能障碍。
- 治疗过程:首取木火穴,再针正会、健侧前会透州仑、后会透州昆、灵骨、大白等穴位,配合动气疗法和艾灸。
- 治疗效果:治疗7天后,患者左侧手足无力现象有明显改善,左手肌肉力量增强,治疗结束前手足肌力基本正常,左下肢肌肉松弛萎缩现象也有明显改善。
病例三
- 患者信息:女,65岁,因失语、右侧肢体乏力一天入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 治疗过程:采用董氏奇穴针灸治疗,包括三棱针点刺放血、针刺健侧木火穴、正会、前会透州仑、后会透州昆、灵骨大白、足三重等穴位,并配合动气疗法和艾灸。
- 治疗效果: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右下肢可以抬离床面活动,肌力三级以上,右手可以在床面拖动,生活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