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境牧羊犬(边牧)抓咬后,需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就医”三步急救法,并评估狂犬疫苗必要性。边牧咬伤风险与伤口深度、免疫状态及当地狂犬病流行情况相关,即使轻微破皮也建议24小时内接种疫苗,同时避免挤压、缝合伤口或使用偏方。
-
紧急处理
- 冲洗伤口:用流动清水和20%肥皂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深部伤口需加压灌注冲洗。
- 消毒止血: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保持伤口开放。出血较多时轻压止血,勿用止血带过久。
-
医疗干预
- 疫苗接种:根据暴露等级(Ⅱ级破皮/Ⅲ级出血)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头面部受伤需优先处理。
- 破伤风预防:深部伤口或污染严重时需接种破伤风疫苗。
-
后续观察
- 监测伤口红肿、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恐水、怕风等狂犬病症状,异常时立即就医。
-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饮食清淡,促进愈合。
-
预防再发生
- 避免在边牧进食、护崽或兴奋时接触,用玩具替代肢体互动。
- 定期为边牧接种狂犬疫苗,减少传染风险。
及时规范处理可100%预防狂犬病,切勿因宠物已免疫而心存侥幸。若边牧有咬人习惯,需通过牵引、隔离等方式纠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