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伤后,若出现伤口出血、红肿化脓、发热或恐水怕风等神经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并接种狂犬疫苗。即使伤口轻微,只要皮肤破损或被舔舐,也需规范处理并评估是否接种疫苗,因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预防是关键。
-
必须打针的紧急症状
- 出血或贯穿性伤口:肉眼可见出血或深层组织暴露,属于Ⅲ级暴露,需立即冲洗伤口、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 恐水、怕风、肌肉痉挛:提示可能感染狂犬病毒,需争分夺秒就医,延误治疗将致命。
- 伤口红肿化脓或发热: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破伤风、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清创并接种破伤风疫苗。
-
伤口处理的黄金步骤
- 冲洗:用20%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彻底清除病毒和细菌。
- 消毒:碘伏或酒精涂擦伤口,避免包扎以利于排毒。
- 就医决策:即使狗已接种疫苗,人也需按暴露等级完成全程免疫(5针或“2-1-1”程序)。
-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 时效性:首针应在24小时内接种,延迟会增加风险。
- 副作用应对:注射部位红肿、低热属正常反应,但出现过敏或高热需及时复诊。
总结:被狗咬伤后,无论伤口大小,安全起见都应就医评估。狂犬病无药可治,但疫苗可100%预防——早处理、早接种才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