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咬到后生病的几率总体较低,但具体风险取决于伤口处理、狗狗健康状况和免疫措施。若及时消毒并接种疫苗,感染概率可降至1%以下;若未正确处理,狂犬病等严重疾病的风险会显著上升。
-
伤口深度与感染风险
浅表划伤感染率不足5%,而深伤口(尤其见血)病菌侵入风险增至15%-20%。破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于狗狗口腔,可能引发局部红肿或发热。 -
狂犬病的关键影响因素
家养已接种疫苗的狗传播狂犬病概率极低(约0.0001%),但未免疫犬只咬伤后若未及时处理,发病死亡率近100%。潜伏期通常1-3个月,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 -
特殊人群需警惕
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严重感染。数据显示,5岁以下患儿因咬伤引发败血症的比例是成人的2倍,建议此类人群即使轻微受伤也需就医评估。 -
降低风险的4步处理法
-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
- 碘伏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
- 确认狗狗疫苗接种记录
- 深伤口或面部咬伤12小时内就医
注意观察3-7天:若出现伤口化脓、发热或异常疼痛,提示可能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定期为宠物驱虫、接种疫苗可从根本上减少人畜共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