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伤后,关键判断标准是伤口深度、出血情况及狂犬病暴露风险。若仅表皮破损且无活动性出血,可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若伤口深、出血量大或狗狗疑似携带狂犬病毒,需立即就医接种疫苗。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
-
评估伤口严重程度
浅表划痕(未穿透真皮层)可自行处理,深伤口(见脂肪或肌肉)必须由医生清创缝合。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 -
紧急冲洗消毒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降低病毒和细菌残留。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密闭环境滋生厌氧菌。 -
狂犬病暴露分级处置
- 一级暴露(接触无破损皮肤):无需处理
- 二级暴露(轻微破皮无出血):立即接种疫苗
- 三级暴露(贯穿伤或黏膜接触):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
-
追踪狗狗健康状况
若咬人狗狗10日内未死亡或出现狂犬病症状(流涎、畏光等),可终止后续疫苗注射;无法追踪的流浪狗按最高风险处置。 -
打破伤风预防
五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者,需在24小时内补打加强针,尤其锈蚀物品造成的复合伤口风险更高。
及时处理可避免90%以上的感染风险,但若出现发热、伤口化脓或肢体麻木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需急诊抗感染治疗。日常与狗狗互动时避免直视、突然抢夺物品等易引发攻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