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伤后确实存在传染疾病的风险,主要可能传播狂犬病、破伤风等疾病。其中,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是最需警惕的传染病。若被咬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尽快就医接种疫苗。
主要传染风险及应对措施
-
狂犬病
- 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狗狗唾液经伤口进入人体。
- 症状:初期类似感冒,后期出现恐水、痉挛、瘫痪等,发病后几乎无法治愈。
- 应对:及时清洗伤口,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
破伤风
- 传播途径: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常见于深部或污染严重的咬伤。
- 症状:肌肉僵硬、抽搐,严重时可影响呼吸。
- 应对: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补打加强针。
-
细菌感染
- 常见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可能导致红肿、化脓甚至败血症。
- 应对:彻底清创,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
- 流浪狗或未接种疫苗的狗风险更高,需特别警惕。
- 轻微划伤也需处理,不可因伤口小忽视潜在感染。
- 记录狗狗特征,便于观察其是否发病(如狂犬病狗会出现异常攻击性、流涎等)。
被狗咬伤后,快速处理伤口和医疗干预是关键,可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日常与狗狗互动时,注意避免激怒动物,并确保宠物定期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