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咬破皮后确实存在传染风险,尤其是狂犬病和细菌感染。即使只是轻微破皮,病毒和细菌仍可能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引发严重后果。关键风险包括: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伤口感染(红肿化脓)、破伤风等,需立即冲洗伤口并就医评估。
-
狂犬病是首要威胁
狂犬病毒通过狗狗唾液传播,哪怕家养宠物未接种疫苗或疫苗失效时均可能携带病毒。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会出现恐水、痉挛等症状,发病后几乎无法治愈。任何皮肤破损的咬伤均需按暴露等级处理,及时接种疫苗。 -
细菌感染不容忽视
狗狗口腔携带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咬伤后易引发局部红肿、化脓甚至全身感染。案例显示,即便接种过狂犬疫苗的宠物狗咬伤后,仍可能传播喉巴斯德氏菌等特殊病原体,需抗生素干预。 -
破伤风风险需警惕
深部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其毒素会导致肌肉痉挛甚至窒息。尤其锈蚀物体污染的咬伤或未接种破伤风疫苗者,需紧急注射抗毒素。 -
正确处理流程
- 立即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降低病毒载量。
- 消毒暴露: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厌氧环境助长病毒)。
- 就医评估:医生将根据咬伤程度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针。
总结:被狗咬破皮后切勿侥幸,哪怕微小伤口也可能致命。第一时间彻底清洁并就医,才是阻断传染的关键。养宠家庭务必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从源头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