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狗抓咬后需密切观察伤口7-10天,关键期前3天尤其重要。若出现红肿、渗液、发热或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及时清洗伤口、接种疫苗(如必要)和保持伤口干燥是预防感染的核心措施。
- 伤口初期处理: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降低病毒和细菌残留风险。浅表伤口通常5-7天结痂,但深层或污染伤口需延长观察至10-15天。
- 感染风险窗口:头3天是感染高发期,需每日检查伤口状态。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延迟愈合,建议延长观察至2周。
- 狂犬病预防:若狗狗未接种疫苗或为流浪犬,需同步启动狂犬疫苗注射,并采用WHO推荐的“10日观察法”——即10天内狗狗健康则后续疫苗可终止。
- 愈合影响因素:伤口位置(如手部、面部活动频繁区域愈合慢)、个体健康状况(如糖尿病延缓愈合)及护理方式(避免沾水、摩擦)均直接影响观察周期。
提示:观察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若狗狗行为异常或伤口异常,切勿拖延,狂犬病潜伏期虽罕见超1年,但一旦发病致死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