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土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可能是细菌感染、过敏反应或狂犬病等疾病的信号,需立即就医处理。细菌感染最常见,表现为红肿热痛;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需紧急接种疫苗;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需抗过敏治疗。
-
细菌感染
土狗口腔携带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咬伤后易引发伤口感染。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甚至发热,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需彻底清创并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深部伤口需静脉给药。 -
狂犬病暴露
若土狗未接种疫苗,咬伤后可能传播狂犬病毒。病毒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出现恐水、怕风、抽搐等症状,一旦发作几乎无法治愈。暴露后应立即冲洗伤口15分钟,并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狗唾液中的蛋白质过敏,表现为肿胀、瘙痒或呼吸困难。需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肾上腺素急救,过敏体质者应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
破伤风风险
伤口被泥土污染时,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伤口侵入。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需追加注射以预防肌肉痉挛等致命并发症。
紧急处理步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避免缝合→24小时内就医。即使伤口轻微或已结痂,仍可能潜伏感染风险,切勿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