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挠伤后,需通过伤口处理、观察动物健康状况、接种疫苗及自我监测四步确认安全。若伤口轻微且狗10日内无异常,风险较低;若伤口较深或狗状况不明,需立即就医并接种狂犬疫苗。
-
紧急处理伤口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清除病毒和污物,随后用碘伏消毒。避免包扎伤口,保持干燥以降低感染风险。若伤口出血或位于头面部,需加压止血并优先就医。 -
评估动物风险
确认狗是否接种狂犬疫苗。若为散养狗且疫苗史不明,需观察其10天内是否出现狂躁、流涎等异常症状。若狗健康存活,可排除狂犬病风险;若狗死亡或失踪,需全程接种疫苗。 -
医疗干预与疫苗接种
根据暴露等级决定处置方式:
- Ⅱ级暴露(轻微破皮无出血):接种狂犬疫苗,采用“2-1-1”4针法或5针法。
- 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即使延迟接种,也应补种并完成全部剂次。
- 后续观察与注意事项
接种后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监测是否出现发热或伤口感染。若狗10日后仍健康且伤口愈合良好,可基本排除风险;若出现恐水、怕风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总结:安全的核心是“及时处理+科学评估”。即使伤口轻微也不可大意,散养狗的高风险性要求更谨慎应对。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接触陌生动物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