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伤后,最安全的处理方式是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消毒,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量大,需及时就医清创缝合。以下是分步处理要点:
-
伤口紧急处理
-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降低病毒和细菌感染风险。
- 轻压伤口周围挤出污染血液,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
- 涂抹碘伏或酒精消毒,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污染。
-
评估疫苗接种必要性
- 即使家养犬已接种疫苗,若无法确认其健康状态(如近期异常攻击行为),仍需接种狂犬疫苗。
- 暴露级别判定:破皮无出血属Ⅱ级暴露,需接种疫苗;出血或黏膜接触属Ⅲ级,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医疗介入情形
- 伤口深度超过1厘米、位于头面部或关节处,需医生判断是否缝合。
- 出现红肿化脓、发热等感染症状时,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
后续观察与记录
- 密切监测犬只10天内是否出现狂犬病症状(如畏光、流涎),若异常需立即上报疾控部门。
- 保留疫苗接种记录,完成全程免疫(通常需接种3-5针)。
预防胜于补救,与宠物互动时避免挑逗其敏感部位(如尾巴、耳朵),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并做健康检查。若再次发生咬伤,重复上述处理流程,不可因既往接种史而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