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咬破皮后可能引发狂犬病感染、细菌感染(如喉巴斯德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伤口化脓等严重后果,需立即冲洗伤口并就医评估。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破皮仍属于狂犬病二级暴露,存在潜在风险,关键处理步骤包括:15分钟肥皂水冲洗、避免包扎、24小时内接种疫苗。
-
感染风险分类
- 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皮肤侵入,潜伏期1-3个月,发病后致死率近100%。家养犬若未接种疫苗或健康状况不明,风险更高。
- 细菌感染:犬口腔含多种病菌(如喉巴斯德氏菌),可能导致伤口红肿、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
紧急处理措施
- 立即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减少病毒残留。
- 消毒与暴露伤口:涂擦碘酒或酒精,避免缝合或包扎以抑制厌氧菌繁殖。
- 医疗干预:医生可能建议接种狂犬疫苗(5针程序)或注射免疫球蛋白,深伤口需额外处理破伤风风险。
-
后续观察与预防
- 监测犬只10天内是否异常(如死亡或行为异常),若异常需立即上报。
- 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避免儿童与犬只过度亲密接触,可降低咬伤风险。
总结:即使破皮轻微也不可轻视,及时规范处理是预防致命风险的关键。若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热,需复诊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