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型犬咬伤后必须立即评估狂犬病风险,若无法确认犬只接种史或健康状况,应第一时间彻底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而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尤其在高风险地区或伤口较深时,需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 风险分级决定处置方式:犬类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动物,即使犬只接种过疫苗,若无法追踪其健康状态(如流浪犬或未定期免疫),仍需按暴露后程序处理。仅当犬只10天内未发病且接种记录完整时,可酌情降低优先级。
- 伤口处理是首要步骤: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深伤口需扩创清创,配合碘伏消毒。早期彻底清洁可降低90%以上病毒载量。
- 疫苗与免疫球蛋白双保险:头面部、手部等神经密集部位的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在接种疫苗基础上加注免疫球蛋白以快速中和病毒。
- 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评估:孕妇、儿童等群体应遵医嘱调整接种方案,但不可因顾虑副作用延误治疗。
提示:任何疑似暴露后都应就医,由专业医生综合犬只状态、伤口位置及个人健康史判断处置方案。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事后补救仍有效,但越早干预成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