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型犬咬伤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应当前往疾控中心进行专业评估和处理。狂犬病病毒可通过微小皮肤破损或黏膜接触传播,且一旦发病致死率近100%,及时规范的预防处置是唯一有效保护手段。
-
暴露风险不容忽视
大型犬咬合力强,即使表皮无破损也可能存在真皮层损伤或隐性伤口。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范》,无出血的轻微抓擦伤属于Ⅱ级暴露,需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及头面部或免疫功能低下,则需按Ⅲ级暴露处置(加注免疫球蛋白)。 -
规范处置的核心步骤
- 彻底冲洗:立即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减少病毒载量。
- 专业评估:疾控中心可通过设备检测肉眼不可见的皮肤损伤,并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 疫苗接种:采用“5针法”或“2-1-1”程序,首针应在24小时内接种。
-
常见误区需警惕
- 家养犬接种疫苗≠绝对安全,动物免疫史无法完全排除风险。
- 未出血≠无感染可能,狂犬病毒潜伏期可达数月,延迟处置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提示:任何犬咬伤后,无论伤口大小,均应第一时间冲洗并联系疾控中心。狂犬病预防无小事,宁可过度谨慎,不可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