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后若皮肤无破损、无出血,第一时间清洁消毒仍是首要步骤,可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同时需观察48小时动态变化,并注意安抚受惊情绪,必要时携带犬只疫苗记录就医排除隐患。
-
彻底清洁与消毒
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接触部位至少5分钟,搭配温和肥皂揉搓表面,重点清理可能残留唾液的区域。冲洗后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擦拭皮肤,若出现轻微红肿可冷敷缓解。 -
持续监测体征变化
每日检查咬合处3次,警惕延迟性皮下出血、局部硬块或发热现象。若72小时内出现皮肤温度升高、刺痛感增强或淋巴肿大,应立即就医进行抗炎治疗。 -
心理干预与犬只管理
受惊吓者可能出现应激性心率加快、失眠等症状,可通过深呼吸训练缓解焦虑。同时检查犬只疫苗接种记录,确认其半年内是否接种狂犬疫苗及加强针时效。 -
分场景判断就医必要性
户外流浪犬接触建议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家养犬若有完整免疫记录且精神状况正常,可观察3日再决定是否就医。医务人员会通过荧光抗体试验评估病毒暴露风险。
正确处理人犬接触事件能有效预防99%的继发感染。建议建立家庭宠物应急档案,存放犬只免疫证明、既往伤人记录等资料,便于突发事件时快速提供医学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