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出现轻微破皮时,需立即采取“冲洗-消毒-评估”三步处理法,并重点关注狂犬病暴露风险与伤口感染预防。即使伤口看似轻微,仍可能因细菌或病毒残留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规范处理与及时就医是关键。
-
伤口紧急处理
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同时配合肥皂液或弱碱性清洁剂揉搓,彻底清除犬只唾液和污染物。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避免直接包扎覆盖伤口,保持局部干燥透气。若伤口位于易摩擦部位(如手指、关节),可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以防二次污染。 -
医疗评估与疫苗接种
无论伤口大小,均需在24小时内前往医疗机构评估狂犬病暴露等级:
- 中型犬如未接种狂犬疫苗或无法确认免疫状态,需按三级暴露处理,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需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预防细菌感染,尤其是红肿、渗液或伴随发热时
- 观察期重点事项
完成初步处理后,需持续观察10天:
- 伤口变化:每日检查是否出现红肿加剧、化脓、异常疼痛或发热,提示需复诊
- 犬只状态:尽量确认咬人犬是否接种疫苗,若犬只10日内出现异常死亡,立即上报疾控中心
- 疫苗周期:严格按时完成5针狂犬疫苗接种程序(第0、3、7、14、28天),不可中断
- 特殊人群处理原则
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被咬后:
- 优先选择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 孕妇接种狂犬疫苗无禁忌,需在产科与感染科共同监护下进行
- 儿童伤口处理需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如高浓度酒精)
特别注意:切勿迷信“伤口小无需处理”或自行用偏方(如撒盐、涂草药),中型犬咬合力可达200PSI,可能造成肉眼不可见的深层组织损伤。即使表皮仅轻微破损,也应建立完整的医疗处理记录,为后续可能的法律或保险理赔留存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