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后出现轻微破皮时,第一时间需完成伤口冲洗、消毒处理、就医评估及犬只观察四项核心步骤,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狂犬病及其他并发症风险。
-
伤口紧急处理
立即用流动清水与肥皂(或弱碱性清洁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水流需覆盖破皮处及周边皮肤。若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内部。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及周围5厘米区域进行消毒,避免使用红药水或紫药水以免干扰医生判断。 -
感染风险分级与医疗介入
根据WHO指南,皮肤破损即属于狂犬病暴露Ⅱ级,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伴随渗血或黏膜接触则属Ⅲ级,需追加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建议前往具备犬伤处置资质的医疗机构,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破伤风疫苗、抗生素预防或缝合处理。 -
犬只信息追踪与观察
记录犬只品种、疫苗接种史及饲养人信息。若为家养犬,需将犬只隔离观察10天,确认其健康状况;无法追踪来源的犬只,应按最高风险等级处置。观察期间若犬只出现异常行为或死亡,需立即上报疾控部门并加强医疗干预。 -
后续症状监测与复诊
72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红肿、渗液、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等感染迹象。若出现刺痛加剧、皮肤温度升高或全身乏力,需及时复诊排查厌氧菌感染或破伤风风险。疫苗接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激素类药物,确保免疫效果。
此类伤口处理需兼顾时效性与专业性,任何疏漏均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建议随身保存犬只信息与医疗记录,便于后续追踪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