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型犬咬伤后存在感染风险,需根据伤口暴露等级采取不同措施。关键风险包括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狂犬病暴露(若犬未接种疫苗)以及破伤风风险(伤口污染时)。及时冲洗消毒、规范接种疫苗可大幅降低感染概率,但深部伤口或免疫缺陷者需额外医疗干预。
中型犬咬伤的感染风险与伤口深度、犬只健康状况及处理时效密切相关。犬齿可能造成皮下组织撕裂,即使表皮伤口小,也可能将口腔细菌(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带入深层组织,引发红肿、化脓甚至败血症。若犬只未接种狂犬疫苗,病毒可能通过唾液进入伤口,潜伏期可达数月。统计显示,规范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后,狂犬病预防有效率超99%。
伤口处理需遵循“冲洗-消毒-就医”原则。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避免酒精刺激。头面部、关节处伤口或出血不止者需2小时内就医,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狂犬疫苗按“211法”或“5针法”接种,Ⅲ级暴露还需注射免疫球蛋白。
养犬家庭应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公众遭遇陌生犬时避免直视或尖叫逃跑。若咬伤后出现发热、伤口化脓或活动受限,提示感染可能,需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