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这是最关键的急救措施。 及时清洗能有效降低狂犬病和细菌感染风险,同时要观察伤口深度及犬只疫苗接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就医。
-
彻底清洗伤口
用浓肥皂水(碱性环境可破坏病毒)反复搓洗伤口内部及周围皮肤,配合流动清水持续冲洗。较深伤口可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加压冲洗,确保不留死角。冲洗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黄金处理时间。 -
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避免使用红药水等有色消毒剂以免影响医生判断。若伤口出血可轻压止血,但不要包扎或缝合,开放伤口更利于污染物排出。 -
感染风险评估
确认犬只是否接种狂犬疫苗,未接种或流浪犬需立即就医注射免疫球蛋白。即使宠物犬已接种,若伤口较深(穿透真皮层)、位于头面部或出现红肿热痛,也需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并配合抗生素治疗。 -
后续观察要点
清洗后72小时内密切关注伤口变化,若出现化脓、跳痛或发热,提示细菌感染需就医。同时需对咬人犬只进行10日隔离观察,若期间犬只死亡或出现异常行为,必须立即上报疾控部门。
正确处理犬咬伤能降低90%以上的狂犬病发病风险。记住:冲洗时间宁长勿短,暴露伤口保持开放,及时就医胜过自行判断。尤其儿童被咬后家长切勿用土方处理,避免延误最佳防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