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型犬咬伤后出现肿胀,不一定必须24小时内打针,但需根据伤口暴露程度、犬只健康状况及伤者免疫史综合判断。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的核心是及时、规范,而非机械遵循“24小时”时限。若存在高风险暴露(如破皮出血、黏膜接触),即使超过24小时仍建议尽快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分点解析:
-
狂犬病病毒潜伏期长
病毒从伤口侵入神经系统通常需数天至数月,接种疫苗可在潜伏期内刺激抗体产生。即使超过24小时,只要未发病,疫苗仍有效。 -
肿胀≠感染狂犬病
肿胀可能是局部炎症或细菌感染所致,需清洁消毒并观察犬只10日内是否健康。若犬只无异常,感染风险极低。 -
免疫程序灵活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暴露后接种“5针法”或“2-1-1程序”,首针延迟者可通过调整后续接种间隔补足免疫效果。 -
高风险情况例外
头面部咬伤、深部伤口或免疫缺陷者,即使超过24小时也需优先接种,必要时联合免疫球蛋白中和病毒。
总结提示:
被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就医评估暴露等级。24小时并非绝对截止时间,但延迟接种可能增加风险。若无法确认犬只免疫状态,建议“宁打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