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导致心血管疾病加重是正常现象,主要与低温引发的血管收缩、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及心脏负荷加重有关。寒冷刺激会直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急症,尤其对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
血管收缩与血压升高
气温骤降时,人体通过收缩血管减少热量散失,但这一机制会导致血压上升、冠状动脉痉挛,增加斑块破裂风险。外周循环阻力增大可能引发心肌供血不足,表现为胸闷或胸痛。 -
血液黏稠度与血栓风险
低温环境下,血液流速减慢、黏稠度升高,加上冬季活动量减少,易形成血栓。若血栓堵塞心血管或脑血管,可能突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尤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格外警惕。 -
心脏负荷与代谢需求矛盾
寒冷中身体需更多能量维持体温,心脏被迫增加泵血,但收缩的血管反而限制了血液供应能力。这种供需失衡会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甚至诱发急性发作。
寒潮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加强保暖、避免晨起剧烈活动,并严格监测血压血脂。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