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哈士奇挠伤后可能感染狂犬病、细菌性感染或真菌性皮肤病,其中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需优先预防,而伤口处理不当易引发红肿化脓等细菌感染,接触患皮肤病的哈士奇还可能传染犬小孢子菌等真菌。
-
狂犬病风险
即使被挠伤未出血,若哈士奇未接种疫苗或健康状况不明,病毒可能通过破损皮肤侵入。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症状,一旦发作几乎无法治愈。务必24小时内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并接种疫苗。 -
细菌性感染
哈士奇爪部携带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可能通过伤口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化脓甚至发热。立即用碘伏消毒并口服抗生素可降低风险,若持续恶化需就医清创。 -
真菌性皮肤病传染
若哈士奇患有真菌性皮肤病(如犬小孢子菌感染),挠伤后可能传染给人,导致环形脱屑、红斑或瘙痒。避免直接接触患处,及时用抗真菌药膏处理,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
提示:无论伤口大小,彻底清洁和评估免疫状态是关键。疑似暴露狂犬病风险时,宁可过度预防也勿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