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防止脱水热的核心在于及时补水与科学散热。关键措施包括脱离高温环境、少量多次饮水、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以及观察尿量等脱水指标,尤其对婴幼儿和户外工作者需特别注意。
-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持续暴晒。松解过紧衣物,保持皮肤透气性,新生儿可放置冷床降温。
- 分阶段补水:轻度脱水优先口服补液(如母乳、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静脉补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应少量多次,婴幼儿可辅以米汤等流食。
- 物理降温:用温水(非冰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使用退热贴。禁止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
- 监测脱水信号: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皮肤弹性下降提示脱水加重。婴幼儿若持续高热(≥38.5℃)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 预防措施:保持室温22-24℃,避免过度包裹;户外活动时每15-20分钟饮水100-200ml,选择透气衣物。
提示:脱水热与普通发热不同,单纯退烧药无效,补液才是根本。日常需警惕高温环境下的隐性水分流失,尤其儿童和老人应提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