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后,关键判断标准包括伤口深度、出血情况、狂犬病暴露风险以及后续症状监测。若仅表皮破损且无持续出血,风险较低;但若伤口较深、位于头面部或无法确认狗的健康状态,需立即就医。以下是具体判断要点:
-
伤口初步评估
- 轻微划伤:表皮破损无出血或少量渗血,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后消毒即可。
- 深咬伤:出血量大、肌肉或神经暴露,需按压止血并尽快就医缝合。
-
狂犬病风险分级
- 低风险:狗有明确疫苗接种史且观察10天后健康(需专业机构确认)。
- 高风险:流浪狗无法追踪、咬人后死亡或出现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必须接种疫苗。
-
72小时症状观察
- 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肢体麻木或恐水怕风等异常,提示感染或狂犬病可能,需紧急处理。
-
破伤风预防
- 若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疫苗,无论伤口大小均建议加强免疫。
总结:轻微伤口可自行处理,但高风险暴露或异常症状必须24小时内就医。即使当时无碍,也应持续观察2周并记录身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