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了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仍可能感染狂犬病、破伤风或细菌性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枝杆菌等),需立即冲洗消毒并就医评估。 狂犬病病毒可通过细微皮肤损伤侵入,致死率近100%;破伤风杆菌在缺氧环境下易繁殖;狗口腔中的多种病原体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
狂犬病风险
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即使无破皮,若皮肤发红或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小损伤,仍可能感染。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无特效治疗,需在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 -
破伤风及其他细菌感染
破伤风杆菌存在于狗的口腔和环境中,咬伤处可能形成缺氧环境导致感染。狗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枝杆菌等可能引发顽固性伤口感染或全身症状(如发热、化脓)。 -
特殊人群的高风险
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若咬伤后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避免感染扩散至骨骼或血液。
提示:被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酒精消毒并就医。流浪狗疫苗接种情况不明时,务必按医生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