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破皮后存在感染狂犬病、破伤风等风险,需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并就医评估是否接种疫苗。即使伤口轻微,也不能忽视潜在危险,尤其是流浪狗疫苗接种情况不明时,必须遵循“暴露后预防”原则。
-
紧急处理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彻底清除唾液和污染物。避免使用嘴吸伤口或直接按压,可用干净纱布吸除污血。碘伏或酒精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除非出血严重)。
-
必做医疗干预:
- 狂犬病疫苗:流浪狗携带病毒概率高,需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后续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全程接种。
- 破伤风疫苗:若5年内未加强接种,需补打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 免疫球蛋白:深部或头面部伤口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直接中和病毒。
-
风险等级判断:
- 高风险:伤口出血、黏膜接触唾液、流浪狗出现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
- 低风险:表皮轻微破损且狗10日内未死亡,但仍建议接种疫苗。
-
后续观察要点:
- 监测伤口是否红肿化脓,警惕细菌感染(如巴斯德菌)。
- 记录流浪狗特征,如10日内发现其死亡或发病,立即上报疾控部门。
- 接种期间避免饮酒、剧烈运动,注意发热等疫苗反应。
提示:任何皮肤破损的动物咬伤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无法追溯狗的情况,也应完整接种疫苗。日常远离流浪动物,教育儿童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