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热极”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综合因素:
一、地理闭塞与地形因素
-
盆地地形
吐鲁番是典型的内陆盆地,被天山山脉环绕,形成天然屏障,热量难以散发。盆地地势低洼(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大气层较厚,地面吸收的热量易积聚。
-
焚风效应
当气流翻越天山山脉下沉至盆地时,因海拔降低导致空气压缩升温,形成干热风(焚风),加剧地表高温。这种风可使局部气温在短时间内骤升10℃以上。
-
山脉屏障
北部有博格达山、西部有喀拉乌成山,海拔3500-4000米,阻挡湿润气流进入,形成“蒸笼”效应。
二、气候条件
-
极端干燥
年降水量仅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干燥空气无法通过蒸发带走热量。夏季日照时间长(3200小时/年),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急剧升高。
-
大陆性气候
属于典型大陆性荒漠气候,夏季高温、低湿,昼夜温差大。沙土和砾石地表吸热快、散热慢,进一步加剧高温。
三、其他因素
-
植被稀少
盆地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遮蔽,地表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
土壤特性
沙土和砾石比热容小,白天吸热快、夜晚散热慢,增强热量积聚。
总结
吐鲁番盆地成为热极是地理闭塞、地形锁热、气候极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如盆地、焚风效应)与气候条件(如干燥、日照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地表温度长期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