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近期严格管控措施主要源于极端天气的突袭与应对需求。2025年4月中旬,受东北冷涡影响,辽阳遭遇罕见“倒春寒”,中雨转暴雪、8级以上阵风、气温骤降超10℃的极端天气叠加,迫使政府与电力、交通等部门启动高强度应急响应,确保公共安全与民生稳定。
-
极端天气的突发性与破坏性
4月11日至13日,辽阳出现中雨转大雪、局部暴雪的极端降水过程,降水量最高达28.4毫米,阵风达9级(21米/秒),东部山区最低气温跌至-8℃。这种4月罕见的强降雪与寒潮组合,对电网、农业和交通构成直接威胁,例如山区线路覆冰风险、果树花期冻害等。 -
电力系统的超常规保障
国网辽阳供电公司启动“四维协同巡检”(无人机+人工+远程监控),对500千伏线路、49条重点线路全天候巡护,并部署315名抢修人员、126辆抢修车严阵以待。同时通过短信、公众号实时推送用电安全提示,确保极端天气下电力供应“零中断”。 -
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刚性措施
气象、应急、交通等部门联动,强制要求加固农业大棚、广告牌等易损设施,封闭高风险路段;针对寒潮导致的道路结冰,实施动态交通管制。农业部门紧急指导农户喷洒防冻液、烟熏防霜冻,减少经济损失。 -
公众防护的强化宣导
政府通过多渠道发布“非必要不外出”建议,强调防寒保暖与用电安全,尤其提醒山区居民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和水管冻裂。景区临时关闭,学校调整课程安排,最大限度降低户外风险。
面对气候异常,辽阳的“严”是未雨绸缪的必然选择。未来需持续关注天气变化,个人与社会协同应对,才能平稳度过极端天气频发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