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是木棉树的别称,学名Bombax ceiba,属于木棉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其名称源于当地方言对木棉的称呼,因四川攀枝花市广泛种植而得名。该树以春季盛放的火红花朵、高大挺拔的树形及果实中的白色棉絮为标志性特征,兼具生态价值与文化意义。
从植物属性来看,攀枝花树高可达25米,树干布满圆锥形刺状凸起,花朵呈杯状,花瓣厚实,颜色多为猩红或橙红,花期集中在2-4月。其果实为长圆形蒴果,成熟后裂开释放带绒毛的种子,棉絮质地轻盈,常用于填充枕头或纺织品原料。木棉树耐旱耐贫瘠,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先锋树种。
关于名称由来,“攀枝花”最初为四川与云南交界地区的民间叫法。在当地方言中,“攀枝”与“斑芝”发音相近,后者指代木棉树干上的斑驳纹路。另一种说法认为,木棉树高大难以采摘花朵,需“攀爬树枝”才能触及,因而得名。1965年,四川设立地级市时,因境内木棉树遍布,故以“攀枝花”作为城市名称,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别称的知名度。
攀枝花的文化内涵丰富。在岭南地区,木棉被称为“英雄树”,源自其花朵凋落时仍保持挺立姿态,象征不屈精神。其花朵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木材质地轻软,可制作包装箱或独木舟;棉絮纤维中空透气,是天然保暖材料。木棉树常作为行道树或公园景观树,兼具遮荫与观赏价值。
需注意的是,攀枝花与同为锦葵科的“美丽异木棉”易被混淆。后者花朵呈淡紫色,树干光滑无刺,果实形状更大,两者虽同属木棉科,但形态与用途存在差异。在四川、云南等地见到树冠火红、棉絮飞扬的高大乔木,多为传统意义上的攀枝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