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白肥料是一种高效生物肥料,其配方设计需兼顾营养元素和微生物发酵条件。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配方及制作要点:
一、基础配方组成
-
原料选择
-
鱼源材料 :鱼骨、鱼鳞或鱼内脏(建议选择低脂鱼骨以减少腥味)
-
发酵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等促进蛋白质分解
-
营养元素 :钾源(硫酸钾/氯化钾等)、磷源(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氯化胆碱、海藻酸等
-
-
典型配比(质量份)
-
鱼加工废料(鱼骨/鱼鳞):80-100份
-
钾源:40-60份
-
磷源:40-60份
-
氯化胆碱:15-25份
-
海藻酸:15-25份
-
其他添加剂:聚多巴胺(10-20份)、羧甲基壳聚糖(5-15份)、木瓜蛋白酶(3-12份)、碱性蛋白酶(2-8份)
-
二、制作流程要点
-
原料预处理
-
鱼类副产品需清洗、破碎,鱼骨/鱼鳞可高温高压蒸煮后研磨成细粉
-
低脂鱼浆需去除杂质,与苦皮藤根粉混合
-
-
发酵过程
-
将混合原料加入发酵罐,控制温度在40-45℃,通风透气11-13小时
-
期间需定期搅拌(每40-80分钟一次,每次10-20分钟),发酵时间3-8天
-
-
后处理与包装
-
发酵完成后过滤、浓缩,制成肥料颗粒或粉末状
-
添加保护剂(如塑料膜、玻璃瓶)防止污染,便于储存和运输
-
三、注意事项
-
原料安全 :确保鱼源无污染,发酵过程需控制卫生条件
-
配方调整 :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不同,建议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配比
-
使用建议 :作为生物肥料,建议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施用,避免直接接触根系造成烧伤
四、应用场景
鱼蛋白肥料适用于各类农作物,尤其对需钾、磷较多的作物(如蔬菜、水果、花卉)效果显著,可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建议每1-2个月施用一次,具体频率需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周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