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至2025年冬季的气象预测和实际观测数据,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冬季气温特点的综合分析如下:
一、全国整体趋势
-
气温偏高
多数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上升,例如杭州、厦门等城市预计气温分别比常年高0.5℃至1℃,辽宁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升温幅度达1-2℃。
-
非百年不遇的暖冬
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但气象部门明确表示,这种温暖程度未达到“百年不遇”的级别。冬季气温波动显著,南方地区如广西、海南等地甚至出现极端低温天气。
二、区域差异显著
-
南方地区
-
升温明显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12月平均气温较往年高出2-3℃,南方大部分地区整体偏暖,但降水较少。
-
阶段性降温 :1月下旬至2月可能出现低温雨雪天气,需防范冻害和道路结冰。
-
-
北方地区
-
南北差异大 :
-
南部 :辽宁南部、河北南部等地升温1-2℃,但东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气温仍较常年偏低。
-
北部 :北京、天津等城市12月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但华北平原等地受冷空气影响仍存在明显冷暖波动。
-
-
-
西北及高原地区
- 气候干燥 :新疆冬季气温低至-8.4℃,平均降水量仅16.5毫米,属典型寒温带气候,且冷空气活动弱,降雪较少。
三、关键影响因素
-
冷空气活动减弱
副热带高压偏北、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导致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海洋暖湿气流更易影响中东部地区。
-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
长期气温基线抬升是暖冬的全球性趋势,但具体年度表现受海洋环流、地形等因素制约。
四、需注意的极端天气
-
北方地区 :1月下旬至2月可能出现强降雪、大风天气,需防范道路结冰和暴雪对交通的影响。
-
西南地区 :东南部、华中西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
2024-2025年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但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且冷暖起伏较大,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暖冬,也不宜忽视局地严寒天气对农业和交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