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冬至炸货的习俗源于御寒囤粮与祈福的双重需求,通过油炸高热量食物抵御严寒,同时借“炸”的谐音象征驱灾辟邪,形成独特的节令饮食文化。
-
高热量御寒: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油炸的圆子、南瓜饼、红薯等食物能快速补充能量,满足冬季热量需求。安徽人常一次性炸大量食物,便于储存作为冬日便捷早餐。
-
祈福象征:油炸时“噼啪”声被视为驱赶晦气,圆子、土豆等圆形炸货寓意团圆美满,契合冬至“亚岁”的吉祥氛围。部分地方(如肥西)认为炸南瓜饼可防肚痛、哮喘,兼具食疗意义。
-
历史与便利性:旧时物资匮乏,油炸可延长食材保质期;现代延续这一传统,既节省烹饪时间,也强化节日仪式感。
冬至炸货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承载着安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智慧。不妨今年冬至亲手炸一盘金黄酥脆的圆子,感受这份热腾腾的民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