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水稻种植以一年两季为主,部分地区可实现双季稻轮作,具体种植模式需结合品种与气候调整。关键亮点:早稻3-4月播种、7月收获,晚稻6月插秧、10月收割,形成“早+晚”双季模式;部分优质单季稻品种(如浙辐粳80)因生长期较长,则一年一熟。
-
双季稻主导:杭州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主流采用早稻与晚稻轮作。早稻3月底播种、7月中下旬收割后,立即插秧晚稻,确保立秋前完成种植,10-11月二次收获。此模式兼顾产量与土地利用率,适合平原及低山丘陵区。
-
单季稻的补充:部分优质品种(如浙辐粳80、秀水128)因生长期达150-160天,一年仅种一季,但米质更优。此类稻多用于特色农业,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
气候与品种适配性:杭州年均温适宜水稻生长,但需注意早春低温影响秧苗。早稻选耐寒品种(如中嘉早17),晚稻选抗病性强品种(如钱优5号),以应对季节性病虫害。
-
创新种养结合:西湖区双浦镇试点“稻虾轮作”,3-6月养小龙虾、6-11月种水稻,既提升经济效益,又减少化肥使用,体现生态农业趋势。
提示:农户需根据土壤条件、市场需求选择种植模式,双季稻需精准把控农时,单季稻可侧重品质提升。政府推广的优质稻种与技术支持(如杂交稻)进一步保障了产量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