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强降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大气环流因素:
- 高空冷涡与低空低涡配合:高空冷涡和低空低涡的共同作用,促使冷暖空气在黑龙江地区交汇,暖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 地面气旋影响:地面气旋的存在加强了空气的上升运动,使得水汽能够更快速地凝结成雪花,同时气旋还能引导更多的暖湿气流向黑龙江地区汇集,增加了水汽供应,进一步促进了暴雪的形成。
-
水汽条件:
- 日本海的水汽输送:黑龙江降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日本海。冬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偏东风的作用下,向黑龙江地区输送了大量水汽,为暴雪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
地理位置与地形因素:
- 高纬度地区:黑龙江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有利于降雪的形成和维持。
- 地形影响:黑龙江的地形多山,当暖湿气流遇到山地等地形阻挡时,气流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容易形成降雪。而且山区的冷空气容易堆积,进一步加剧了降雪的强度和范围。
-
气候背景因素:
- 全球气候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的活动加剧,导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大气环流异常,湿度增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增加了特大暴雪发生的风险。
- 前期气候条件:在暴雪来临前,黑龙江地区前期受到暖湿气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充足,并且近地面气温相对较高,降雪时多为湿雪形态,湿雪含水量大,相同积雪深度情况下相比干雪更重,从而导致暴雪的危害更大。
最近一次黑龙江强降雪发生在2024年11月25日至26日,期间黑龙江呼中积雪43厘米、漠河39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