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是降雪强度的三个等级,主要区别体现在降水量和天气影响上,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一、降水量标准
-
大雪
-
24小时降水量 :10.0~19.9毫米
-
12小时降水量 :6.0~9.9毫米
-
积雪深度 :北方地区约8-10毫米,南方地区约6-8毫米。
-
-
暴雪
-
24小时降水量 :10.0~19.9毫米
-
12小时降水量 :6.0~9.9毫米
-
积雪深度 :北方地区可达15毫米以上,南方地区更厚。
-
-
大暴雪
-
24小时降水量 :20.0~29.9毫米
-
12小时降水量 :10.0~14.9毫米
-
积雪深度 :北方地区可达20-30厘米,南方地区显著增加。
-
-
特大暴雪
-
24小时降水量 :≥30.0毫米
-
12小时降水量 :≥15.0毫米
-
积雪深度 :北方地区可达30厘米以上,南方地区积雪覆盖更广。
-
二、观感差异说明
-
降雪密度 :同样降雪量,短时强降雪(如15毫米/24小时)会显得更密集,形成“鹅毛大雪”;
-
持续时间 :大暴雪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而暴雪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
三、天气影响
-
能见度 :暴雪和大暴雪常伴随能见度降至10米以下,大暴雪时可达不足10米;
-
交通影响 :积雪深度超过5厘米时易引发道路结冰和交通瘫痪,暴雪和大暴雪对航空、铁路影响更大;
-
农业与生活 :大暴雪可能导致农作物冻害,暴雪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四、应对建议
-
交通管理 :及时清理道路积雪,设置警示标志,保障公共交通运行;
-
农业防护 :覆盖农作物防寒,加固设施防止雪压破坏;
-
居家安全 :加固门窗,储备食物和水,避免外出。
通过以上标准及影响分析,可有效应对不同等级降雪天气,保障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