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小麦什么时候收割

6月下旬至7月中旬

宁夏小麦收割时间受品种、种植区域及当年气候条件影响,具体可分为以下特点:

一、收割时间范围

  1. 冬小麦

    • 通常在 6月下旬至7月中旬 进入收获期,具体因品种和区域差异略有不同。例如:

      • 彭阳县等地春小麦收割始于6月16日,预计7月20日完成大面积收割;

      • 灵武市郝家桥镇沈家湖村等地7月5日已进入收割高峰,持续至7月中旬。

  2. 春小麦

    • 主要集中在 7月5日至7月中旬 收割,与冬小麦存在明显时间差。

二、影响收割时间的因素

  1. 品种特性

    • 喜麦122等早熟品种比普通品种提前1-10天成熟,缩短了整个收获周期。
  2. 气候条件

    • 晴好天气是关键,宁夏夏季高温多雨,但雨后若出现连续晴天更利于收割。
  3. 种植区域差异

    • 由于宁夏南北跨度较大,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区域不同,导致南北部收割时间存在1-2个月的差异。

三、其他相关说明

  • 夏粮生产重要性 :夏粮占宁夏全年粮食产量的70%以上,确保夏粮丰收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 产量预期 :2023年预计夏粮综合产量达138.8万吨,较上年增长5%以上。

宁夏小麦收割以冬小麦为主,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春小麦稍晚于冬小麦,且受品种和天气影响较大。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春夏秋冬对应的脏腑是什么

春肝、夏心、秋肺、冬肾 根据中医理论,春夏秋冬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春季与肝脏 对应脏腑 :肝 季节特点 :春季为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肝气旺盛,主疏泄功能活跃。 养生重点 :顺应阳气升发,疏肝行气,推荐食用春茶、蜂蜜、竹笋等疏肝食物。 二、夏季与心脏 对应脏腑 :心 季节特点 :夏季阳气最盛,心主血脉、主神志,需保持心境平和。 养生重点 :心静自然凉,可通过冥想

健康知识 2025-04-08

春夏秋冬对应的脏腑是什么

春肝、夏心、秋肺、冬肾 根据中医理论,春夏秋冬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如下: 一、春季与肝脏 对应脏腑 :肝 季节特点 :春季为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肝气旺盛,主疏泄功能活跃。 养生重点 :顺应阳气升发,疏肝行气,推荐食用春茶、蜂蜜、竹笋等疏肝食物。 二、夏季与心脏 对应脏腑 :心 季节特点 :夏季阳气最盛,心主血脉、主神志,需保持心境平和。 养生重点 :心静自然凉,可通过冥想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天晒太阳有助于提高血清素水平

冬天晒太阳有助于提高血清素水平,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血清素是一种能影响我们情绪和睡眠的神经递质。冬天阳光相对较少,而适当晒太阳就像给身体的“情绪工厂”注入了能量。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维生素 D 又能进一步影响血清素的产生和调节。就好比阳光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血清素生成的大门,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相关 QA: 1. 问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天晒太阳有助于提高血清素水平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是什么意思

顺应四季调整阴阳平衡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是中医养生理念中关于四季调养的经典说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调整人体状态,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具体内涵如下: 一、核心概念解析 三伏与三九的定义 三伏 :夏季最炎热的时段,通常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此时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易感疲惫、不适。 三九 :冬季最寒冷的时段,从冬至开始,每9天为一个周期,共持续27天

健康知识 2025-04-08

夏病冬治是什么意思

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 夏病冬治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基于中医的“天人合一”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 。这种疗法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夏病 :通常指的是在夏季气候炎热时容易发作或加剧的疾病。这些疾病多因夏季阳盛阴虚、暑湿内阻而引发,例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在夏季由于气候、饮食等因素,往往容易加重或复发。 冬治

健康知识 2025-04-08

什么季节适合养阴

根据中医理论,养阴的最佳季节是 秋冬季节 ,具体分析如下: 一、季节与阴阳关系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季节阳气收敛、阴液渐长,是滋养阴液、润燥固精的黄金时期。 秋冬阴阳变化特点 秋季阴气渐盛,阳气潜藏于内,冬季阴盛于外,此时人体阴液需得到补充以维持平衡,故养阴效果更佳。 二、秋冬养阴的实践建议 饮食调理 滋阴润燥 :多食银耳、百合、梨、山药、黑芝麻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养膘的全句是什么

“冬养膘”的全句是:“春季养性夏养骨,秋养毛衣冬养膘 ”。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春季注重培养性情,夏季注重养骨,秋季注重养毛衣,而冬季则注重养膘。这是古人根据季节变化对人体进行养护的一种传统智慧。在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活动减少,适当增加体重和脂肪储备可以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同时也是为来年的生活和工作储备能量

健康知识 2025-04-08

春朝夏宗秋觐冬遇属于什么礼

宾礼 春朝、夏宗、秋觐、冬遇属于古代 宾礼 ,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制度,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定义 宾礼是西周时期五礼之一,主要用于诸侯朝聘、会同等场合,是天子款待诸侯及诸侯使臣的礼节仪式。 二、四季朝见制度 春朝 春季诸侯朝见天子,称为“朝”。这一礼仪体现了对天子的尊重,同时诸侯借此机会述职并讨论天下大事。 夏宗 夏季为“宗”,诸侯在夏季朝见天子,主要目的是陈述治理方国的方略与计划。 秋觐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收秋藏是什么意思

“秋收冬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秋季收获农作物后,将这些收获储藏起来以备冬季使用,表达人们在季节变化中合理安排和管理资源的智慧。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中医角度的解读 秋季养生 :在中医理论中,秋季容易使人感到压抑,因此要以平静、淡然、乐观的态度进行养生,收敛情绪。 冬季养生

健康知识 2025-04-08

冬季养膘什么意思

冬季养膘是指在冬季通过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增加身体脂肪储备以应对寒冷天气和能量消耗增加的生理需求。这一概念需要从科学角度理性看待,避免与盲目增重或肥胖混淆。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核心概念解析 脂肪储备的重要性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形式,冬季时身体代谢率略有上升,肌肉活动量可能因天气寒冷而减少,此时通过脂肪供能的比例会增加。适量增加脂肪摄入有助于维持基础代谢和身体机能,但需注意总量控制。

健康知识 2025-04-08

大雪节气是隆冬吗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节气,但 不代表此时已进入隆冬 。具体分析如下: 一、节气与季节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划分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属于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2月6-8日之间。 季节划分标准 冬季 :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2日) 隆冬 :通常指冬至后的寒冷时段,即“数九寒天”的中后期 二

健康知识 2025-04-08

三月份下大雪是什么征兆

三月下大雪在不同的地区和年份可能有不同的预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谚和气象现象的解释: 农谚解释 “雪下三月底,烤火到小满” :如果农历三月底下雪,预示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天气都会比较冷,这种阴冷的天气可能要持续到小满节气。 “雪落三月尾,六月热死牛” :三月底下雪预示着农历六月份天气会异常炎热。 “暮春雪纷纷,老农要发愁” :春天快要结束了如果还下雪,预示着今年的收成会比较差,农民种地会比较忧愁

健康知识 2025-04-08

贞宁十二年发生了什么

贞宁十二年(1736年)是清朝乾隆帝统治时期的第12年,具有以下重要历史事件: 乾隆帝登基 1735年乾隆帝正式登基,标志着清朝进入了一个新的统治阶段。他在位期间继承并发展了康熙、雍正两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开创了“乾隆盛世”的辉煌局面。 政治与经济改革 乾隆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等,使清朝国力达到鼎盛,疆域进一步扩大。

健康知识 2025-04-08

明朝贞宁年间

明朝没有贞宁年间,但是有宣德年间,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是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以下是关于宣德年间的一些信息: 政治事件 郑和下西洋 :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进行了第七次下西洋,这次航行不仅展示了明朝的海上力量,也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交流。 耿炳文北伐 :宣德三年(1428年),明成祖派遣耿炳文北伐,巩固了对北方边疆的控制。 文化成就 永乐大典的编纂

健康知识 2025-04-08

贞宁十二年是哪一年

1736年 贞宁十二年对应的是公历1736年 。乾隆帝于1735年即位,因此1736年是他统治的第12年,称为贞宁十二年。

健康知识 2025-04-08

大雪节气在十二月份吗

大雪节气确实位于农历十二月份,具体分析如下: 节气定位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属于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2月6日至8日之间。 时间范围 虽然大雪节气主要在12月下旬,但具体日期可能因年份和干支历差异略有不同。例如,2023年大雪为12月7日,2024年则集中在6日至8日之间。 气候特征 此时气温显著下降,降雪量增多,北方地区常出现初雪,南方则可能阴冷潮湿

健康知识 2025-04-08

二月大雪什么预兆

关于二月大雪的预兆,综合民间谚语、气象现象及农业知识,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倒春寒预警 时间关联 :大雪常伴随倒春寒天气,尤其是农历二月(公历3月下旬至4月)。 农谚依据 “大雪不寒春节冷,来年二月倒春寒”:预示春节前后气温波动,需防范冻害。 “雪打九九头,寒到二月底”:若大雪出现在惊蛰前后(农历二月),则低温可能持续至春季末。 二、丰收年兆 自然条件 :积雪为越冬作物提供保温环境

健康知识 2025-04-08

为什么大雪节气月亮亮

大雪节气时月亮显得明亮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云层减少与天空透明度提升 冬季水汽含量低 冬季气温低,地表水汽蒸发减少,导致天空云层较薄或无云。云层是月光散射的主要障碍物,云层减少意味着更多月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空气透明度更高 水蒸气减少还意味着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颗粒物较少,天空透明度显著提升。这种清澈的天空能更有效地传递月光,使其地面光照更充足。 二、其他辅助因素 漫反射作用

健康知识 2025-04-08

白地瓜为什么尽量少吃

寒性、高糖、易腹泻 关于白地瓜的食用需注意以下要点,结合权威信息综合说明: 一、需减少食用的原因 寒性体质易引发肠胃不适 白地瓜性寒,脾胃虚寒、腹泻人群食用后可能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 高糖分影响血糖波动 含糖量较高的白地瓜可能引发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或减少摄入量。 消化系统负担增加 生吃或过量食用易导致腹胀、消化不良,且含淀粉和膳食纤维,胃肠敏感者需控制量。 潜在食物中毒风险

健康知识 2025-04-08

白地瓜的3种最佳吃法

白地瓜的3种最佳吃法如下,结合了营养保留与口感多样性: 一、清炒白地瓜 特点 :保留脆嫩口感,适合夏季食用,需掌握火候避免过熟。 做法 : 白地瓜去皮切片或细条,大蒜切末备用; 热锅凉油,八成热时下地瓜翻炒至变色; 加入盐、黑胡椒粉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二、白地瓜粥 特点 :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合冬季或肠胃敏感人群。 做法 : 白地瓜去皮切丁,与粳米或小米混合; 加适量水熬煮至粥熟

健康知识 2025-04-08